异地灾备中心 是指在异地的城市建立一个备份的灾备中心,用于双中心的数据备份,当双中心出现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发生故障时,异地灾备中心可以用备份数据进行业务的恢复。
两地三中心 :是指同城双中心加异地灾备一种商用容灾备份解决方案;两地是指同城、异地; 三中心 是指生产中心、同城容灾中心、异地容灾中心。( 生产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 )
4.双活数据中心
所谓“ 双活 ”或“ 多活 ”数据中心,区别于传统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的模式,前者多个或两个数据中心都处于运行当中,运行相同的应用,具备同样的数据,能够提供跨中心业务负载均衡运行能力,实现持续的应用可用性和灾难备份能力, 所以称为“双活 ”和“ 多活 ”;后者是生产数据中心投入运行,灾备 数据中心处在不工作状态,只有当灾难发生时,生产数据中心瘫痪,灾备中心才启动。
“ 双活 ” 数据中心最大的特点是 :
1)充分利用资源,避免了一个数据中心常年处于闲置状态而造成浪费,通过资源整合,“ 双活 ”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是翻倍的 ;
2)“ 双活 ” 数据中心如果断了一个数据中心,其业务可以 迅速 切换到另外一个正在 运行的数据中心,切换过程对用户来说是不可感知的。
在“ 双活 ”的模式中,两地数据中心同时接纳交易,技术难度很大,需要更改众多底层程序 ,因而在现实中,国内还没有真正“ 双活 ” 数据中心 的成功应用案例。
二.数据容灾技术选择度量标准
在构建容灾系统时,首先考虑的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数据复制技术。
在选择合理的数据复制技术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灾难承受程度
明确计算机系统需要承受的灾难类型,系统故障、通信故障、长时间断电、火灾及地震等各种意外情况所采取的备份、保护方案不尽相同。
2.业务影响程度
必须明确当计算机系统发生意外无法工作时,导致业务停顿所造成的损失程度,也就是定义用户对于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的最大容忍时间。这是设计备份方案的重要技术指标。
3.数据保护程度
是否要求数据库恢复所有提交的交易,并且要求实时同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这是备份方案复杂程度的重要依据。
三.从双机集群到三地五中心部署架构演化
1.集群部署

2.同城双活、同城灾备

3.同城双活,异地多活,同城灾备,异地灾备

4.两地三中心:同城双活,异地多活,同城灾备,异地灾备

5.两地三中心:同城双活,异地多活,同城灾备,异地灾备

6.三地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