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无线网络覆盖
网络覆盖设计涉及到规划网络覆盖范围和范围内信号强度,所以先介绍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概念,引出衡量覆盖范围的指标:覆盖半径和覆盖距离。
8.1.1 覆盖范围
AP通过天线发射无线信号,在天线周围产生无线网络覆盖,信号传的越远,信号强度就变的越弱。通常把天线周边信号强度大于网规指标值的区域称为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网络覆盖范围边缘的场强称为边缘场强。如普通覆盖区信号强度指标值为-65dBm,网规设计时边缘场强就要大于等于-65dBm。

8.1.2 覆盖半径
全向天线使用覆盖半径来衡量覆盖范围。以吸顶安装的全向天线AP为例,AP安装高度通过工勘测量得知,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可以基于边缘场强计算得出。当高度和有效传输距离确定后,即可计算出覆盖半径,进而可以得知网络信号有效覆盖范围。

8.1.3 覆盖距离
定向天线使用覆盖距离来衡量覆盖范围。以室外抱杆安装的定向天线AP为例,天线到覆盖范围边缘的有效传输距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天线高度通过工勘测量得知。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是覆盖半径还是覆盖距离,都需要先计算出有效传输距离后才能得出,而射频发射功率和信号强度是计算有效传输距离的输入条件。
8.2 功率和信号强度
本节介绍功率和信号强度的概念及关系,是有效传输距离计算方式的理论依据。
8.2.1 功率和信号强度基本概念
在无线网络中,使用AP设备和天线来实现有线和无线信号互相转换。有线网络侧的数据从AP设备的有线接口进入AP后,经AP处理为射频信号,从AP的发送端(TX)经过线缆发送到天线,从天线处以高频电磁波(2.4GHz/5GHz/6GHz频率)的形式将其发射出去。高频电磁波通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到达无线终端位置,由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接收,再输送到无线终端的接收端(RX)处理。反之,从无线终端的发送端(TX)发出去的数据,也是按照上述的流程,逆向处理一遍,输送给AP的接收端(RX)。

在发送和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即是无线信号。信号强度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会逐渐衰减。在了解信号强度时,一并介绍常见的几个有关联的基本概念:射频发射功率、EIRP、RSSI、下行信号强度、上行信号强度。

①和⑦表示射频发送端处的功率,单位是dBm。
②和⑥表示连接天线的转接头和馈线等线路损耗,单位是dB。
③和⑤表示天线增益,单位dBi或dBd。
④表示路径损耗和障碍物衰减,是发送和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能量损耗程度,单位是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