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 end to end )的网络延迟作为整个网络设计的重要目标。
ITU-T 推荐的 G.114 把延迟定义三个类型。

延迟的种类。




时延
网络设备从收到数据后,到再次发送数据的延迟时间叫做时延( latency )。时延越小,说明设备处理报文的能力越强。时延相当于 “ 处理延迟 + 队列延迟 + 串行延迟 ” 的时间。

吞吐率测试的结构中,从测试仪发送的报文经过路由器后,再返回测试的时间,测试仪器叫做时延。网络设备的时延一般在几微秒。
抖动
报文发送时,是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这个时间间隔在实际传输中,变长或变短的现象叫做抖动( jitter )。比如:发送源每隔 5 毫秒发送报文,接收方收到的实际时间间隔却是 4 、3 、6 、5 、7 毫秒这种不停变化的结果。VoIP 和流媒体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缓存来缓解部分抖动,但抖动过大就会导致声音、画面突然中断。在进行实时双向流媒体视频会议时,推荐延迟在 150 毫秒以内,抖动在 35 毫秒以内的网络环境。对比单向视屏流媒体,由于应用程序接收缓存,能够处理部分延迟和抖动,因此允许双向 10 倍以上的网络延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