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时间=移动道数*每经过一磁道所需时间
等待时间=移动扇区数*每转过一扇区所需时间
读取时间=目标的块数*读一块数据的时间
数据读出时间=等待时间+寻道时间+读取时间
减少等待时间调整读取顺序能加快数据读取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磁盘旋转一周所用时间的一半
(自由选择顺逆时钟时,最长等待时间为半圈,最短为无须旋转.
平均等待时间=(最长时间+最短时间)/2
平均寻道时间=(最大磁道的平均最长寻道时间+最短时间)/2
最大磁道的平均最长寻道时间=(最长外径+圆心)/2
十一、操作系统
虚存地址转换
(((基号)+ 段号) +页号) * 2n(注:这里是指2的N次方) +页内偏移
十二、网络流量与差错控制技术 最高链路利用率
a : 帧计数长度
a 可以是 传播延迟/发一帧时间
数据速率*线路长度/传播速度/帧长
数据速率*传播延迟/帧长
l 停等协议最高链路利用率E=1/(2a+1)
W: 窗口大小
l 滑动窗口协议 E=W/(2a+1)
P:帧出错概率
l 停等ARQ协议 E=(1-P)/(2a+1)
l 选择重发ARQ协议
若W>2a+1 则E=1-P
若W<=2a+1 则E=W(1-P)/(2a+1)
l 后退N帧ARQ协议
若W>2a+1 则E=(1-P)/(1-P+NP)
若W<=2a+1则E=W(1-P)/(2a+1)(1-P+NP)
十三、CSMA/CD 常用计算公式
网络传播延迟=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
冲突窗口=网络传播延迟的两倍.(宽带为四倍)
最小帧长=2*(网络数据速率*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
例: Lmin= 2 * (1Gb/s * 1 / 200 000) =10 000bit =1250字节
十四、性能分析
吞吐率T(单位时间内实际传送的位数)
T=帧长/(网络段长/传播速度+帧长/网络数据速率)
网络利用率E
E =吞吐率 / 网络数据速率
十五、以太网冲突时槽
T=2(电波传播时间+4个中继器的延时)+发送端的工作站延时+接收站延时
即T= 2* (S/0.7C) + 2*4Tr+2Tphy
T= 2S/0.7C+2Tphy+8Tr
S= 网络跨距
0.7C=电波在铜缆的速度是光波在真空中的0.7倍光速
Tphy=发送站物理层时延
Tr= 中继器延时
十六、快速以太网跨距
S = 0.35C (Lmin /R – 2 Tphy -8Tr)
十七、令牌环网
l 传输时延= 数据传输率 * (网段长度/传播速度)
例: 4Mb/s*(600米/200米/us)us = 12比特时延 (1us=1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