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流量模型是T0 active/standby模式,而位置是primary/secondary,在这种模型中,DC-A01业务的南北向流量走DC-A01的active的edge,而DC-B01的虚拟机南北向流量先走到secondary位置的active edge,然后通过站点edge间的RTEP将流量送到DC-A01的active的edge。这种模型比较适合于两个数据中心只在主中心有活动出口的情况,备中心出口完全备用,并且数据中心南北向流量一个edge不会有性能瓶颈的情况。如果使用一个中心的单个edge会成为性能瓶颈,我们还可以针对这种模型做一个改善,每个中心的edge设置为active/active,这样,两个中心的内北向流量都会使用所有的edge,如下图所示,DC-A01南北向流量走DC-A01,DC-B01南北向流量也走DC-A01,并且使用双活的edge节点。

第二种网络模型适合于双活出口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网络模型中,每个业务网段都有自已的归属位置,如上图,对于蓝色的网段归属于DC-A01,绿色网段归属于DC-B01,同时这两个网段都可以跨中心部署,实现二层网络跨中心网络延伸,业务可以部署在任何一个位置,形成跨中心统一资源池。对于蓝色业务网段,不管虚拟机部署在DC-A01还是部署在DC-B01,业务的南北向流都走DC-A01出口,而对于绿色网段,不管虚拟机部署在DC-B01还是DC-A01,南北向流量都走DC-B01出口,当其中一个出口故障,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出口进行备份。
第三种网络模型也是双出口,我们叫做本地出(local-egree)模型,在多中心的情况下,业务流量可以就近选择出口,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网络模型当中,我们看到,针对一个特定的网络,我们可以将网段延伸至多个数据中心,实现跨中心的二层网络延伸。这种流量模型是T0 active/active,位置信息是primary/primary,可以实现同一网段的虚拟机在跨中心的情况下就近选择出口,也就是说DC-A01的虚拟机选择DC-A01出口,而DC-B01的虚拟机选择DC-B01的出口,即就近选择出口,流量不会在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链路进行绕行。在这种模型当中,只能控制出流量,回程流量通过在物理网络配置明细路由实现回程,但通常情况下,物理网络配置明细路由会有很多问题,所以要实现回程流量,通常情况下,在DC-A01和DC-B01分别部署NSX高级负载均衡,两个中心的VIP网段不在一个网段,通过全局负载均衡配合,实现业务的就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