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 SDN 网络技术的11个难点-北京赛维博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
|
作者:svbx001
|
发布时间: 2022-03-17
|
3354 次浏览
|
分享到:
软件定义网络是为了满足业务的实际需求而诞生的,能够提供稳定且适应性强的网络架构,具备处理由云化及传统 IT 基础设施组成的复杂系统的能力,具备操纵底层网络基础结构的能力,使网络控制可编程,且可以使用软件进行控制,实现更大的敏捷性,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网络中的流量。但企业在实现SDN网络技术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和难点,社区近期组织了探讨,是围绕大家在应用SDN网络技术遇到的难点进行交流分享。本文整理了其中的精华内容,供大家参考。
但孰优孰劣,我们针对上面SDN的各个价值要素对比分析一下。首先,从自动化能力的灵活性来看,自动化程度更多取决于不同厂家对网络业务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抽象水平,与软硬方式相关性并不那么高。比如在SDN的业务发放上,北美厂商沿用一贯简单的多级表单的方式来下发业务逻辑。而国内厂家基本已经使用图形化交互的方式,抽象层次更高、逻辑理解更直接,这一点值得为国内厂家点赞。而目前逐步兴起的意图网络,硬SDN厂商可用基于IT业务语言来自动化网络的配置,甚至可以做到事前校验、事后验证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软SDN厂商则相对落后。软SDN在于其业务开发全部依赖于软件实现,更灵活、迭代更快,能力可以不依赖于硬件快速更新。但实际商用时也有严格的版本策略,并且需要考虑将对性能影响严重的特性如加密、封装卸载在网卡上。总体而言,软件方式身段更灵活一点,但因为完全依赖CPU也面临较多约束。所以在这一点上,更应该侧重考察的是,不同厂家不论软硬方式,其在自动化能力上表现出的不同眼界和实践水平。其次,从网络的可扩展性来看,二者能力不分伯仲。二者均可以构筑大规模的SDN网络,包括支持跨域多DC的级联网络。软SDN可以灵活牺牲服务器资源来置换网络资源,所以在租户、VPC等规格上可能会超过硬SDN在交换机上的硬件资源限制,然而当前主流交换机规格基本不存在瓶颈,所以这个优势无法体现到实际项目价值中。暂且认为二者在此打成平手。第三,在实际的网络部署中,可靠、稳定是重中之重。没有人会容忍一个频繁掉链子的网络。这一点硬SDN天然具备更佳的身位,其从早期一路积累的商用可靠性能力有巨大优势。而软SDN通过vSwitch也提供了故障切换的能力,但作为业务软件依然受限于软件特有的可靠性问题。此外,软SDN会给网络运维团队带来新的挑战,运维边界需要延伸到服务器内部,服务器运维在网络和业务团队部分叠合,存在冲突的可能。所以我们看到,敢于使用软SDN的基本是互联网厂家,自身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来克服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再者,性能问题上二者差异如何呢?由于硬SDN在交换机硬件上甚至芯片上来处理,性能上确实远胜软SDN。软SDN依赖的vSwitch也在持续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叠加DPDK,智能网卡卸载等“围魏救赵”方式,性能问题确实得到了一些缓解,各厂家数据普遍提升到十多G,但相比硬SDN能力仍然差距较大。有些卸载技术能否规模商用还没有形成行业共识,有些还处在创新实验阶段,而且引入这些辅助技术时又扩展了软SDN的配套边界和复杂度,当然也增加了成本。国内有些保险公司在初期选择软SDN后,因出现了无法接受的性能瓶颈转而寻求硬SDN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