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堆叠、什么是M-LAG,说明了堆叠与M-LAG在网络中的作用,对比了堆叠与M-LAG的优缺点。
简介
通过交换机虚拟化技术,既可以在逻辑上集成多台物理连接的交换机,实现拓宽虚拟交换机带宽、提升转发效率的目的,也可以在逻辑上将一台物理交换机虚拟为多台虚拟交换机,实现业务隔离、提升可靠性的目的。堆叠、M-LAG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种横向虚拟化技术,通过将多台交换设备虚拟为一台设备,共同承担数据转发任务,提升了网络的可靠性。堆叠与M-LAG经常被用于提升接入设备的可靠性,二者有哪些不同点,各自具有哪些优势,应该如何选择?
堆叠、M-LAG是什么
堆叠、M-LAG均为交换机横向虚拟化技术,具有提升可靠性、扩展带宽、实现负载分担的作用。
堆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堆叠
如图1-1所示,堆叠(iStack)将多台交换机通过堆叠线缆连接在一起,使多台设备在逻辑上变成一台交换设备,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数据转发。图1-1 堆叠示意图

堆叠的作用
- 如图1-2所示,当接入的用户数增加到原交换机端口密度不能满足接入需求时,可以通过增加新的交换机并组成堆叠而得到满足。图1-2 堆叠扩展端口数量示意图

- 如图1-3所示,当交换机上行带宽增加时,可以增加新交换机与原交换机组成堆叠系统,将成员交换机的多条物理链路配置成一个聚合组,提高交换机的上行带宽。图1-3 堆叠扩展带宽示意图

- 如图1-4所示,堆叠与Eth-Trunk一同使用,当堆叠系统中一台设备的上行链路故障,通过该设备的流量可经过堆叠链路进行转发。图1-4 堆叠上行链路故障

M-LAG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M-LAG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如图1-5所示,将两台交换机通过peer-link链路连接并以同一个状态和主机进行链路聚合协商,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图1-5 M-LAG示意图

M-LAG的作用
- 如图1-6所示,M-LAG双活系统在接入设备双归接入场景下,接入设备通过Eth-Trunk的方式接入到M-LAG设备组,M-LAG的成员设备接收到接入设备通过链路捆绑负载分担发送的流量后,共同进行流量转发。图1-6 M-LAG负载分担示意图

- 如图1-7所示,M-LAG接入普通以太网场景,由于M-LAG主设备的上行链路故障,通过M-LAG主设备的流量均经过peer-link链路进行转发。图1-7 M-LAG上行链路故障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