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Eth-Trunk
的容错性,并且能提供备份功能,保证成员链路的高可靠性,建议采用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控制的链路聚合模式,即LACP
模式。
LACP
可以使设备根据自身配置自动形成聚合链路,并启动聚合链路收发数据。聚合链路形成以后,LACP
还负责维护链路状态,在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

如上图所示:SW-A
与SW-B
之间创建Eth-Trunk
,需要将SW-A
上的四个接口与SW-B
捆绑成一个Eth-Trunk
。由于错将SW-A
上的一个接口与SW-C
相连,这将会导致SW-A
向SW-B
传输数据时可能会将本应该发到SW-B
的数据发送到SW-C
上。而手工模式的Eth-Trunk
不能及时检测到此故障。
如果在SW-A
和SW-B
上都启用LACP
协议,经过协商后,Eth-Trunk
就会选择正确连接的链路作为活动链路来转发数据,从而SW-A
发送的数据能够正确到达SW-B
。
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维度 | 手工模式 | LACP模式 |
---|
Eth-Trunk 的建立方式 | Eth-Trunk 接口的创建、成员接口的加入由手工配置,没有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参与。 | Eth-Trunk 接口的创建、成员接口的加入由手工配置,LACP 协议参与链路动态调整,负责链路状态维护。在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 |
设备是否需要支持LACP 协议 | 不需要 | 需要 |
数据转发 | 正常情况下,所有链路都是活动链路。所有活动链路均参与数据转发。如果某条活动链路故障,链路聚合组自动在剩余的活动链路中分担流量。 | 正常情况下,部分链路是活动链路。所有活动链路均参与数据转发。如果某条活动链路故障,链路聚合组自动在非活动链路中选择一条链路作为活动链路,参与数据转发的链路数目不变。 |
检测故障 | 只能检测到同一聚合组内的成员链路有断路等故障,无法检测到链路断连、错连等故障。 | 不仅能够检测到同一聚合组内的成员链路有断路等故障,还可以检测到链路故障、链路错连等故障。 |
3.5 LACP
聚合模式基本概念
在LACP
聚合模式中要使用LACP
来进行链路聚合控制,聚合链路两端的设备间涉及到一些特定参数的协商:

3.6LACP
模式Eth-Trunk
建立过程
1)两端互相发送LACPDU
报文
在SW-A
和SW-B
上创建Eth-Trunk
并配置为LACP
模式,然后向Eth-Trunk
中手工加入成员接口。此时成员接口上便启用了LACP
协议,两端互发LACPDU
报文。
2)选出LACP
主动端
收到LACPDU
报文后,选出LACP
主动端,系统优先级高的为主动端,优先级相同则比较两端设备的MAC地址,小的一端为LACP
主动端。
3)选择活动接口
选出主动端后,两端都会以主动端的接口优先级来选择活动接口,如果主动端的接口优先级都相同则选接口编号比较小的为活动接口。两端设备选择了一致的活动接口,活动链路组便可以建立起来,从这些活动链路中以负载分担的方式转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