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查看LACP模式链路聚合现象
SW1

SW2

由上图可知,可看到此时链路聚合模式为LACP模式。比较两台交换机的系统优先级,二者一致,则看系统MAC地址,对比可知,SW1的系统MAC更小,故SW1为主动端,SW2为被动端。
(3)调整SW2为主动端
SW2
1 lacp priority 16384 //修改SW2的系统优先级

由图可知,此时SW2的系统优先级已经修改为16384,比SW1的32768小,故此时SW2为主动端。
(4)修改活动接口数量(在主动端改,此时主动端为SW2)
SW2
1 interface Eth-Trunk1 //修改活动接口数量
2 max active-linknumber 2

由图可知,此时链路聚合的最大活动接口数量已经修改为2,并且在LACP模式下,支持一部分接口时活动接口,一部分为非活动接口。三个接口优先级都为32768,比较不出来,则比较端口编号,编号越小越有可能成为活动端口,又因最大活动端口数量为2,故G0/0/24口为非活动端口。
(5)通过修改接口优先级使得G0/0/24口为活动接口
SW2
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4 //修改接口优先级

由图可知,虽然G0/0/24口的接口优先级已经修改为16384,但是仍然为非活动接口状态。这是因为在默认情况下,交换机处于稳定性考虑,如果随意修改优先级,随意调整接口活动状态,导致流量走向发生变化,容易形成网络震荡。
(6)采用抢占模式来解决(5)的问题
SW2
1 interface Eth-Trunk1 //开启成员抢占功能即可实现端口状态的变化
大约等待半分钟左右......

由图可知,G0/0/24口为活动端口,但是此时最大活动端口数量依旧为2,所以根据竞选规则将G0/0/23口变为非活动端口。
(7)有小伙伴可能要反馈:啊啊啊还要等半分钟,好慢啊,有没有办法加速哇???
当然有!!!
SW2
1 interface Eth-Trunk1 //修改抢占时间为10s,默认为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