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出了正月才算过完年了。
今年过年的手机“抢红包”大战你的战果如何呢?
你是否会好奇,为什么别人抢到的红包是这样的

你抢到的红包却是这样的
日前,小星(星火的小名,记住啦)采访了一批“抢红包”爱好者,收集了大家最好奇的问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 “抢红包”小知识吧~
Q1: 距离越近,越容易抢到红包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却抢不到你的红包。
很多小伙伴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发红包的人就在身边,为什么散落在各处的小伙伴都抢到了,紧紧挨着的我却抢了个寂寞?不要再打自己的手啦,这事儿可能真不怪它。
首先要明确,我们通常觉得“近”的距离,是指两个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是红包在传递过程中要走的路程可远远不止这些。
为了理解其中的门道,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红包是如何在两个手机间传递的:在网络上传播的红包,本质上就是一段数据流,它通过一部手机的无线信号发出,然后进入运营商的承载网,途经各种网络设备的转发,最终到达对端手机。

(说明:上图只是简单示意哦,实际网络中的转发过程要复杂很多的~)
从上述传播过程中可以看出,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才是我们与红包间真正的距离。以手机接入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为例,看似不在一起的两个人,由于手机属于同一个运营商网络,省去了运营商间的交流,从而简化了红包穿越承载网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红包经过的转发路径较短,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较小,在两部手机间传递自然较快。
而看似在一起的两个人,如果手机接入的是不同的运营商网络,由于运营商对网络的规划与部署存在差异,红包在实际传递中可能要穿越承载网的漫漫长路,受到丢包、时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数据包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时延,它决定了不同人接收到同一个红包的先后差异,网络拥塞、转发路径长等都会导致时延增大,进而导致我们接收红包的速度变慢;而当网络中数据量过大,已经超过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时,还会出现丢包现象——即部分数据包无法通过网络转发到达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丢包重传,那我们接收红包的时间自然就更长了。
那我们对此就完全没有办法了吗?倒也不是。目前,我们的承载网虽然还是以IPv4为主,但已经在逐步向IPv6演进, IPv6是IPv4的升级版
,具有地址丰富
、不需要对地址进行NAT转换
以及路由表项规模小
等优点,能够使设备对数据包进行更快的处理,从而降低承载网给传输过程带来的影响。
Q2: Wi-Fi、4G和5G,“抢红包”技术哪家强?